第198章 朱载圳太子监国_我的父亲是嘉靖
笔趣阁 > 我的父亲是嘉靖 > 第198章 朱载圳太子监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8章 朱载圳太子监国

  俺答汗有着草原枭雄该有的理智。

  当他见识了明军令人生畏的守城能力后,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:不打了,逼迫明国议和,签订城下之盟,恢复封贡互市。再讹一笔军费!

  庚戌之变时,明军孱弱,但依托京城坚固的城墙,对鞑靼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。

  草原人口有限。俺答汗耗不起

  那时的俺答汗,知道自己吞不下京城,才逼迫明廷与他签订了城下之盟,得了好处马上退兵。

  这回他在草原上歼灭了明军京营兵的绝大部分,又加上打来孙已经替他打了一遍京城。

  他错误的分析了形势,认为明国都城防守很薄弱。打一打,说不准就打下来了。

  万万没想到,京城城墙上有一支战力恐怖的精兵!

  这支精兵一战就让他损失了十分之一的本部兵力!更别提还灭掉了辛辛苦苦一个月抓来的十万蚁民。连在蓟州城下裹挟来的三万黄金家族蚁兵也损失殆尽。

  俺答汗对三娘子说:“算了。议和吧。我们开出一个高一点的价码,软弱的明国人是一定会同意的。然后咱们撤回草原。”

  俺答汗又犯了经验主义错误。庚戌之变时,明廷的确软弱的很,满足了俺答汗提出的全部要求。

  因为那时候主持议和的人,是以严嵩、徐阶为代表的文官集团。

  只要你俺答汗退兵,只要我们的荣华富贵长保。年年给你们送点棉布、送点银子又有什么的?

  我大明地大物博啊!还差那点棉布、银子了?

  再说,我们很会整活儿的。能把年年纳贡搞成恩赏北虏。

  瞧,我们大明是可怜你们,才给你们送货物、送银子的。我们赚了个泱泱大国、赫赫上邦的好名声,我们赢麻了。

  可惜,朱载圳不是严嵩、徐阶。

  鞑靼军已经收拢集结完毕,却未再组织攻城。翌日清晨,一名使者举着苏鲁锭来到了城下。

  “我是俺答汗派出的使者!要与你们明国皇帝议和!”

  这名使者名叫尼斯格巴日。他是倒霉蛋吉仁泰的弟弟。

  吉仁泰三次出使大明,第一次被朱载圳羞辱了一番;第二次被裕王朱载坖跺了五根手指;第三次直接被朱载坖砍了脑袋。

  尼斯格巴日却丝毫不怕重蹈他大哥的覆辙。因为他身后有俺答汗的十一万大军(含打来孙残部)撑腰。

  他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:俺答汗的十一万大军......本来是十六万多。

  打败仗的并不是大明,而是俺答汗。

  一个时辰后,永寿宫大殿。

  嘉靖帝坐在青纱帷帐里。内阁四阁员、一众六部堂官全部垂手站在大殿内。

  徐阶首先开口:“皇上,臣建议由内阁诸员接见鞑靼使者,商谈议和事宜。”

  严嵩跟徐阶站到了一起:“臣附议。”

  严世藩、高拱亦齐声道:“臣附议。”

  他们是怕嘉靖帝让朱载圳去见鞑靼使者,议和一定会谈崩。

  别看这帮文官平时分这个党,那个派的。一旦涉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,他们就会抱成团。

  嘉靖帝敲了一声铜罄。

  铜罄如果有灵魂,一定会说:终于正常使用我一回了!这次没摔我。

  一声铜罄的意思是“知道了”。等于不表态。

  徐阶有些发急:“皇上,依臣所见,北虏十多万人一直在长城以南,朝廷颜面何存?应该及早达成议和,让他们回长城以北去。”严嵩道:“是啊皇上。京城虽说有太子爷镇守,固若金汤。怕就怕俺答汗不打京城了,继续在北直隶一带抢劫、掳掠百姓。

  即便他不对北直隶百姓下手,十多万骑兵,踩到我大明的花花草草,也会让我大明失了脸面。

  因此,尽快议和,尽快让他们退回草原才是上策。”

  徐阶给严嵩当起了捧哏,二人一唱一和:“皇上,由内阁接见外邦使者再合适不过了!请皇上尽快下旨。”

  嘉靖帝终于开口,表达了态度:“太子和兵部尚书杨博回到永寿宫之前,你们不要再说议和的事。”

  一众官员就这样在大殿内傻站了半个时辰。朱载圳和杨博终于安排好防务,从西便门赶回了永寿宫。

  朱载圳跪倒:“父皇,儿臣回来了。”

  嘉靖帝听到儿子的声音,不再装什么神秘。直接掀开了青纱帷帐:“圳儿,俺答派来了使者,说要议和,你怎么看?”

  朱载圳道:“使者是一定要见的。至于议和不议和的......要见完再说。”

  嘉靖帝点点头:“嗯,就由圳儿你在皇极殿召见鞑靼使者吧。”

  高拱作为礼部尚书,提醒嘉靖帝:“皇上,皇极殿虽是新改的名,却依旧是皇宫三大殿的首殿。按大明祖制,在首殿召见外邦使者,必须是皇帝或......”

  说到这个“或”字,高拱自知失言,连忙噤声。

  嘉靖帝道:“高肃卿,说下去,或谁?”

  高拱低声道:“或太子监国。”

  在大明,太子监国比普通太子权力要更大。太子监国总揽朝廷大政,可独立做出决定。其监国谕令等同于圣旨。

  当然,监国谕令与皇帝圣旨冲突时,以皇帝圣旨为准。

  嘉靖帝要的就是高拱这句话。他高声道:“那你们内阁就立即拟旨,命太子朱载圳监国!”

  嘉靖帝此言一出,一众文官面面相觑。

  皇上......也太信任太子了吧?

  大明历史上只有两次太子监国的先例。

  第一次是洪武年间的太子朱标监国。

  第二次是永乐年间的太子朱高炽监国。

  徐阶心中暗道:完了,完了。以太子的性子,这该死的仗还要接着打下去!

  文官们不想跟俺答汗接着打,除了担忧自己的荣华富贵受到威胁,还有另外一个原因。

  庚戌之变后,大明与鞑靼达成了通贡互市的协议。在边关开放了六个互市榷场。

  榷场明面上只做官方生意。也就是鞑靼人拿价值一两的马牛羊,换大明价值十两银子货物的赔本生意。

  这个官方生意是有金额限制的。以每年两百万两银子的数额为限。

  但草原对大明货物有着更大的需求。为了满足需求,鞑靼商人们私下里用正常的价格大量收购大明货物。

  这叫走私。

  文官们多会捞钱啊!在东南,他们的代理人跟倭寇大做走私生意。在边关榷场亦然。

  他们每年都能从榷场走私生意中攫取大量财富。

  俺答汗跟大明交兵,生意还怎么做下去?财还怎么发?

  只有议和,才能恢复他们的财路。

  这就是文官门想要议和的第二个原因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93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9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